恐龙足迹化石考察纪事
发布时间:2020-06-24 09:53:17 栏目:科普宣传

 河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原总工程师

冯建雄

 

2020年5月22日,受河北省地矿局之邀,随同局联合考察组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南郭村镇,实地考察了恐龙足迹化石。

这次考察,是河北省地矿局卢瑞卿局长安排的。由局地矿处牵头组织局地质博物馆、局属区调院、局属第三地质大队、局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专家团队组成联合考察组,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宣化洋河南郭村镇恐龙足迹是目前在河北境内发现恐龙足迹最多,而且足迹和行迹最清晰的一处足迹化石群,同时在足迹化石群地层中还发現有大量的硅化木化石。这种共生共存现象在国内外都是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张家口一带古地理、古气候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恐龙足迹化石赋存层位为土城子组,但足迹上部凝灰岩又为早白垩世。因此,对足迹化石的地层年代认定上,现场初步判断应该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我更倾向是早垩世。当然了,确切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从现场考察情况看,宣化洋河南动植物遗迹群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单点化石密度大、数量多。目前发现的遗迹群面积,长200米,宽100米,但恐龙足迹达300余枚,还有不少长短粗细不等的硅化木化石,从现场情况分析足迹化石的赋存面积还有扩大的可能。

二是足迹类型丰富多样。从恐龙足迹分析,植食性(蜥脚类)与肉食性(兽脚类)恐龙共存,足迹各异、大小不一,从现场看至少有4个以上不同种属的足迹。

三是恐龙足迹与行迹特征保存清晰。

四是恐龙足迹与大量硅化木共生。

因此说,这个恐龙足迹化石群的发現具有科研、科普意义,也具有旅游观赏价值,应尽快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

恐龙足迹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是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化石,它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恐龙足迹是恐龙在温度、粘度、颗粒度非常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足迹。它是化石的一种,也可以看成是留在岩层中的一种沉积构造。

动物在一生中要走许许多多的路,如果每一步的脚印都能保存下来,的确相当多。有人推算过:一匹驮货物的马一天之内至少要走六千步,如果每走一步四个脚都留下脚印的话,这匹马一天至少要有两万四千个脚印。按这种方法推算,一条恐龙一生要留下多少脚印啊!但事实上已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并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脚印是不能保存下来的。在干硬的地面上,动物走过以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随之便消失了。假若地面过软,含水量较高,流动性较大,脚印会很快被周围流动的泥沙埋没。只有当泥沙的温度适当时,脚印才能被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印有脚印的层面要适时地被外来的沉积物所覆盖,过早或过晚都不能形成足迹化石。

所以脚印化石是大自然用天然的录像机为动物活动录下的“特写镜头”,是自然历史的脚印。

恐龙足迹化石考察结束了,在返程的路上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在现场看了恐龙足迹化石遗迹确实很震撼,再联想到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恐龙这样高大威猛的动物都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最后变成了化石。

而我们人类还不引以为戒吗?新冠病毒己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更应该谦卑,尊重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此时记不清什么时间看过,一首描写恐龙化石的小诗浮现在脑海中。


 

恐龙化石》

奔跑突然凝固

定格在很久之前的某一天

那统治了地球

上亿年的巨兽

那曾经无比辉煌

唯我独尊的恐龙

就这样毫无声息的覆灭

变成了化石

隐身在历史的沉积岩

 

科学家

作了无数的假设

对事件进行还原

可总是存在

这样那样的疑点

到底发生了什么

成为一个永恒的问号

悬挂在人类眼前

 

大自然至为宽厚

让众多的生命栖息繁衍

可它有时候也异常苛刻

想让谁灭亡

先对其放纵

等到不可一世的时候

丧钟,即将敲响

灾难在某个时刻

飞速降临

疾如闪电

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

它已玩了千百亿年

 

聪明绝顶的人类呵

看到恐龙化石

是否该警醒

其实我们

也只是大自然链条上的

小小一环

无尽的攫取

肆意的贪婪

极度的残忍

道义的沦陷

这一切的一切

是何等危险

说不定什么时候

灾难已悄悄濒临你我身边

 

骄纵狂妄者

必遭天谴

或许这就是

恐龙家族临终留下的

最后遗言。

 

2020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