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泥河湾
发布时间:2020-06-19 19:46:00 栏目:科普宣传

——河北省地质博物馆  王敏

泥河湾,本事河北省西北部阳原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却因为巴尔博、德日进、桑志华、杨钟健等中外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的进入而名扬世界。1923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在宣化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桑干河畔东城、化稍营、泥河湾一带第四纪的湖相地层中有犀牛等淡水哺乳类动物的化石,于是把这套含化石的地层命名为“泥河湾层”。

1924—1926 年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德日进、法国神父桑志华对“泥河湾层”进行了详细的分层纪录与化石采集, 挖掘了大鼍哺乳类动物和厚壳蚌化石,经过研究确认为第四纪初期的种属,称为“泥河湾动物群”。可与欧洲维拉弗朗期动物群相对比。

1976 年贾兰坡和卫奇首次在泥河湾层中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2001 年 10 月,在泥河湾马圈沟遗址发现了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遗址,发掘出的几百件石制品、动物骨骼,将泥河湾盆地旧石器的年代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达到距今200 万年左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泥河湾向人们昭示:人类不仅从东非的奥杜维峡谷走来, 也有可能从中国的泥河湾走来。

2014 年 8 月 24 日,由河北省泥河湾管理处组织的泥河湾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掘出一个较完整的象头化石(图 1)。发掘出的象头化石微微向上仰起,一根象牙化石较完整,长 1.5 米,另一根象牙前方有残缺,长度1.2 米,象的臼齿化石清晰可见。

象头化石埋藏在河流相的沙层中,已经过搬运,推断象头化石应该是经长年雨水冲刷而滑落至此。到底是百万年的猛犸象头化石,还是南方象演变后的象头化石,还需专家进一步研究认证。

泥河湾遗址是国际标定的第四纪地层代表地点 “世界天然博物馆”之称。

小小的泥河湾盆地为何集中了如此大量的化石,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吸引了这些远古生灵在此聚集,繁衍生息?

从区域地质背景来说呢,泥河湾盆地位于汾渭地堑北东部,属汾渭地堑的一部分(图 2),所以说,泥河湾盆地随着汾渭地堑的形成而形成,最终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约250 万年左右)。俗话说“水往低处流”,泥河湾盆地中逐渐汇集的

水资源,造就了水草丰美的环境,加之不远处大同火山群的喷发,随风飘来的火山灰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因此大量的生物在这里滋生繁衍。巴尔博曾说过“当三趾马常来泥河湾喝水时,中国就有人了”,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


    参考文献:

    卫 . 泥 河 湾 盆 地 考 证 [J]. 文 物 春秋 ,2016(02):3-11.

    侯江龙 . 泥河湾盆地构造演化及环境变迁 [D].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

    葛肖虹, 王敏沛. 西去泥河湾——解读古人类与燕山隆升的历史 [J]. 自然杂志 ,2010,32(05):294-298+314.

    袁宝印 , 同号文 , 温锐林 , 王燕华 . 泥河湾古湖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早期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J]. 地质力学学报 ,2009,15(01):77-87.

    蔡保全 , 李强 . 泥河湾早更新世早期人类遗物和环境 [J].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3(05):418-424.

    

    注:图片来自百度百科